第一百一十二章 云蒸霞蔚的香道奇观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天下班以后季凡和苏晚亭又一次来到城南老城区老宅虚掩的大门季凡心想这次总算是不虚此行。

    “请问董老先生在家不?”季凡来到门前轻轻敲了下门沉声问道。

    “是谁呀?”一个精神矍烁的老者从屋里走出来上下打量着两人问道。

    “对不起请恕在下冒昧打扰想必你就是董树礼老先生吧!”季凡非常客气地问道。

    “不错正是老朽不知你们两位到此有何贵干?”

    “我们听程汉章大师介绍说你老家中存有薰香因此今天特地前来上门求购。”季凡平静地回答道。

    “程汉章乃风雅之士他所结识的看来也不是庸俗之辈。”董树礼对谈吐不俗的季凡不由心生好感“两位请随我到室内一叙。”

    走进室内如深谷幽兰般的香气从几案上一只博山炉镂空的山形中散出烟气弥漫呈现出云蒸霞蔚的美丽景象。

    书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其白如雪的宣纸上墨迹未干显然董树礼刚才正在作画。书案左上角陈放的一只色呈黄色形制硕大的笔洗十分醒目其胎质色如鳝鱼腹部散布黄色沙子之状正是有名的鳝鱼黄笔洗而且瞧这个头正是民间流传口径最大的那种季凡面带笑意不无羡慕地问道:“这是大清乾隆年间的鳝鱼黄笔洗吧?”

    “小伙子眼力不错嘛!这份淡定从容的气度倒与程汉章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啊!”董树礼夸奖道。

    “程汉章乃家师。”

    “不愧是神眼程的徒弟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小伙子贵姓?”

    “在下季凡这是我女朋友苏晚亭。”

    “董老你好!”苏晚亭客气地和他打着招呼。

    “看董老的样子象是正在绘画我们没打扰你作画的雅兴吧?”季凡带着歉意说道。

    “听季凡你地口气。想必也精通书画之道。”

    “只是闲瑕时也喜欢在纸上乱涂乱画根本谈不上精通。”季凡谦逊地回答道。

    “噢你看我墙上这幅山水扇面如何呀?”董树礼有意考验他的眼力道。

    季凡抬头顺着他指点的方向望去一幅纸本设色山水扇面映入他的眼帘娴熟的笔墨将群山之中的云雾、森林之中的山房茅舍、小桥之下的潺潺流水以及山林之外、河流岸边的亭台表现得淋漓尽致。仔细品读此画可见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二十四皴”笔迹明显点、攒、擢、剔等笔法运用得亦很老道。远处高山有凹凸起伏之形树以横笔点叶概括取像。冷眼看去似随心所欲草就而成细看则章法兼备;近处老树杂木用细笔精勾树叶、树干圈点分明婆娑多姿从中不难看出书法入画地痕迹。在墨色的使用上黑、白设色得当既体现了远山的呼唤又有朦胧的层林尽染之感。在画面的题款上书写着:“伯英仁翁大人教正丁酉八月时值归自京师风崖劳乏腕弱神废不堪。无神细画仅诗矣。”寥寥数语。足见画家儒家风范。

    “这是清末、民国初期的书画家吴大澂的画作”对于吴大澂此人季凡并不陌生同治七年中进士的他步入仕途先后曾任陕甘学政、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并亲自参与了中俄边境的会勘划定并制作了象征表记的铜柱墨这种数量稀少地铜柱墨季凡手里就存有一块。

    季凡看了一眼满脸赞许之色的董树礼接着说道“纵观整幅扇面笔精墨妙。构图严谨骨架分明蕴籍含蓄承袭古代国画大家地正统。又兼取文徽明古木远山之法颇有几分元、明画家之遗风。此画作于丁酉年即1897年。吴大澂先生时年62年恰是其书画告诣时期此画堪称吴先生精心之作。”

    “你的论述十分中肯吴大澂先生的山水画可以归类于传统水墨型文人画他既从传统中国画中汲取营养又力求在传统文化的文脉中得以再生并注重笔墨表达及文人意趣。他置身于官场却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画作体现的气息淡定清新隽永之气韵真乃真文人气脉也非寻常人可得我辈实难望其项背也。”董树礼不无谦逊地赞赏道。

    “董老的画作可否容我一观。”季凡面带微笑说道。

    “还想不悋赐教。”

    “董老这么说在下实在是愧不敢当。”季凡说完向书案上的这幅《荷花图》望去见到这用来作画的宣纸心里不由一震。

    精于书法绘画之道的季凡深知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纸无所谓优劣但对书画家和藏书家来说选择历代生产地名贵用纸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先用来写字作画的纸不能滞涩也不能太光滑。滞涩者难以推笔太光滑运笔时笔像马行冰上难以尽情挥两者都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气。其次是纸上所反映出来地墨色和彩色要黑亮鲜灰暗则差。出现灰暗而不鲜亮是因为漂白粉用量过多代替了日光漂白或是用纯碱蒸煮的缘故。宣纸滑涩适度吸水吸墨宜书宜画在宋、元、明、清古籍善本收藏史上“纸墨是否精良”多有考究。书画家尤其喜用旧纸这是因为旧纸的加工工艺道地纯用人工和天然地原料酵时间足加工过程长这对纸的质量和保存都有很大的关系;旧纸经过几百年几十年的存放表皮上的石灰质和细小砂粒等杂物自然地脱落和风化纸质变得更加的柔糯细腻画上去的彩色和墨色在纸上也会表现得更好。

    与一般意义上的收藏品有所不同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它的收藏不仅体现在藏品自身地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上更反衬出其独特的使用价值上。这种使用价值。随着收藏时间的延长往往以书法绘画为载体流传于世因此宣纸虽然有“纸寿千年”的的美誉但是纯粹以文房清玩的形式收藏至今日的纸品并不多可以说传世的宣纸精品往往是在寓藏于用之中得以保存的。

    眼前这宣纸虽然弗如南唐后主李亲自监制的以“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寇于一时”而名闻天下地“澄心堂”珍品但是其质白如玉、色泽美雅、纹理清晰、文藤精细、墨韵清晰也算得上纸中难得的精品。

    看到这十分精美的纸品季凡想起自己由于家境贫寒长期以来一直使用那种纸质粗糙的毛边纸习字作画的情景。心中不由感慨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