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众汽车的故事(上)(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况且早在1931年,他的小型轿车type12已初具雏形。

    1932年由nsu公司出资,保时捷公司生产了编号为3辆type 32的样车。

    后由于nsu公司感到风险太大,停止了投资而夭折。

    新的“国民轿车“设计仍延用了type 32思想,只是体积缩小,价钱更低。

    有了财政的保证,波尔舍博士全力以赴,放手工作。

    他很明白,整个德国汽车界都在用妒嫉的目光看着他。

    实际上,工作的进展确实比预期的要慢。

    希te勒对国民汽车提出了以下要求:

    1、百公里油耗要在7l左右;

    2、最高时速要达到100公里;

    3、要能装得下俩个大人和三个小孩;

    4、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

    5、要搭载风冷发动机,并且要具备冬季防冻,容易启动的能力。

    虽然希te勒给了波舍尔绝对的信任,但是在设计时,波尔舍仍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为控制成本,新轿车必须采用气冷汽油机,而当时的气冷技术还不成熟,一旦环境气温太高,或者发动机长时间连续工作,发动机就会过热,严重时甚至会烧毁活塞。

    为克服这一困难,波尔舍他们想尽了办法。

    当看到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后,他们只好采取临时措施,加大发动机散热窗口的面积,以消除过热现象。

    由于新车是后置发动机。

    又采用了流线型造型,扩大的散热窗口几乎占据了整个车背,无奈之下波尔会只好取消了车子的后窗。

    1936年10月,德国政府则建立了全新的厂房预备生产,并且将厂房所在的城市名为汽车城(autostadt)。

    该地在战后改称沃尔夫斯堡(olfsburg,亦称狼堡),即今天大众汽车的总部所在。

    波尔舍亲自参与了车厂的建设,把跑车设计的工作交由他的儿子菲力。

    而三辆样车也终于按时完成,交给德国汽车协会负责测试。

    经过5万公里的严酷测试,汽车协会给出了详细报告:

    “在5万公里的测试中,新车坚固可靠,结构良好,出现的故障都不是设计上的问题,很容易修改;汽油与机油箱耗量都达到标准;驾驶操纵性能良好。总之,这辆车值得进一步发展。”

    这份报告极大地鼓舞了波尔舍和同事们的士气。

    工作中波尔舍喜欢到设计室、车间去走走,在那里和助手们讨论,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的语言、方式是那么贴切和恰当,不得不令人钦佩。

    此外,波尔舍博士除了工作外也很有工作情趣。

    他的全家有时会去湖边或山里度周末,在那里,大师有他自己的狩猎小屋,还有一辆用于打猎、聚会的汽车。

    他还喜欢航海,有时下了班,他喜欢和朋友们喝喝酒、谈谈天,偶尔也会去看电影或听音乐。但他从不看歌剧,从不读“严肃性“的书,而且他厌烦机械以外的有争议的事情。

    所以,作为一个人,大师的生活是完整、充实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