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二十五集第十章 谈判桌上尽可以推挡拖延消耗时间秘密交易也是寂寥无声静静进行但战场上的角力却是明刀真枪血肉横飞军事行动更不会因为外交谈判而稍停脚步。
九月二十八日上午丹西的东线部队连占刺槐等三郡兵锋抵达了荆棘堡城下。
丹西知道想要在新国土上构筑稳固的新统治秩序就必须要建立强而有力的基层政权如此方能在获得民众支援的基础上将保王党分子的破坏力降至最低。
事实上这也是对付叛乱者、破坏分子和乡村游击队建立巩固后方基地的要途径。
后世有不少狡猾的侵略者都仔细研究了丹西的军事扩张史并从中获得许多启。
任何入侵行动不管民心如何对外方有利因为分属不同民族总有心怀不满者存在而这些人的游击骚扰也令任何正规部队头痛。
不过只要军队不触及兵民对抗的底线建立起强有力的基层政权就等于封死了游击骚扰的破坏分子的活动空间辅之以其他怀柔手段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加以根绝。
尽管丹西收编了不少降军和山民义军途中也6续有保王党分子投诚加入因为需要派部队深入民间宣传和协助建立基层政权此外还要留下人马据守战略要地控制补给线故而当丹西的东线部队开至荆棘堡城下时仍因兵力分散而只剩九万左右。其中猛虎骑兵、詹鲁降军和山民义军各为三万左右。
当东线的混合部队抵达时凯鲁的北线主力部队因为地理距离较长须占领和巩固的州郡较多故而还得过上六七天时间他们方能赶到参战。
保王党方面四万禁军据守京城十万勤王部队背城驻扎与丹西的九万人马隔着一条宽仅十几米的浅水小河遥相对峙。
太子党在东保王党在西各自扎下营垒。
兵临城下的场景终于出现了荆棘堡及周边地区一派紧张的战前气氛。
不过这场战争同一般的入侵和防御战还是有所不同。
两边都显示亲民姿态做出绝不扰民的庄严承诺都周围的老百姓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逃难现象。
比起其他州郡比起贫困山区和穷乡僻壤都居民向来都会受到政府的特殊优待。因而荆棘堡周围的大多数人日子要好过一些他们既不作保王党也不作太子党而把这当作一次与己无关的政治内讧一次难得一见的军事表演。
附近村民爬上房顶树梢城内市民跑上城墙希望看到两支大军对垒厮杀的壮观场景。
很长时间没打过仗的都居民这回大饱眼福和耳福。军队扎营筑垒传令兵和斥候兵骑马到处飞奔使者在两方之间来回穿梭骂阵的战士们跑到河边扯开嗓子吹嘘自己辱骂对方。
这些从事心理战的特种兵分贝之高可以传出很远。
他们骂的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詹鲁盆地的乡俚土语俏皮的、辛辣的、粗鄙的、直指性器的什么都有听得女人耳根红听得男人哈哈大笑甚至引来阵阵掌声。
当然与一般战场两军壁垒分明不同的是在双方北侧即丹西的右翼盖亚的左翼狄龙的营地傲然矗立于一个小山丘上一万圣瓦尔尼骑兵在此驻防。
这个第三方部队存在使得战场的形势变得非常微妙和奇特。
狄龙一副事不关己两不相帮的样儿紧守军营但谁心里都清楚这支军队可以随时倒向某方给另一方以沉重打击。
丹西和盖亚都得到了狄龙的出兵相助承诺都不想去冒犯于他更希望他加入本方作战但谁都不敢轻信这一承诺为小心起见都派出部队防范以免本军的侧翼遭到突袭。
在对垒的两支大军中都存在战派和缓战派的分歧。
丹西希望尽早结束荆棘堡战役好马上赶往半岛参战那里的形势实在不容乐观。贝叶则建议稳妥行事。一旦凯鲁的大军到来时狄龙也可以完全置之不理全军都能放手攻城。
君臣的意见最后统一为四个字──见机行事敌战则战敌守御则不主动进攻。
荆棘堡方面盖兰主张坚守。
他认为敌军一路乘胜而来气焰正盛锐气逼人打起来并无必胜的把握。
如若据城防守争取打成长期消耗战令丹西无法分兵进入半岛参战也许对方会同意和谈开出合适的价码。而且长期坚守可以静观其变寻求度过难关的机会比如丹西长期在异国攻城粮草不济引民怨后方不稳甚或沙漠帝国统一半岛后赶来相助等。
如果一意出城孤注一掷成功了当然好失败后却是彻底丧失一切。席尔瓦在巨木堡坚守半年最后不也能奇迹般地反败为胜么?敌军之计我军也可以效仿。
盖亚恼恨不已急于出胸中一口恶气。
他认为兵法云:“背城借一”在本军兵力并不吃亏反占有优势的情况下进行城下野战对守城方有利。
凯鲁率领的猛虎军团主力不日即将来临到时对方将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可以长期围攻荆棘堡守得再久也避免不了落败的命运。
现在敌军尚未汇合必须抓住机会各个击破击溃丹西至少可以缓解危机如果能擒杀丹西则大局笃定凯鲁的数十万大军不战自解。
丹西有数万部队乃新附降军作战意志薄弱内战热情不高而山民义军虽然骁勇却善于山地游击而不擅长阵地攻防都是可以利用的薄弱环节。
詹鲁各支部队的战斗力盖亚一清二楚用精锐的王都禁军迅猛突击新附降军他们必然抵挡不住。一旦他们溃败防线被破则全局可定。
还有重要的一点狄龙已经同意协助本军丹西将会承受来自侧面的致命一击。
在这一边盖亚的主张最后压倒了弟弟盖兰的意见詹鲁王室下定出城野战的决心。
时间定于当晚深夜趁对手营寨尚未完善立足未稳远行疲惫又最需要休息的时候动手。
兵力布置上除留一万部队守城外余者皆出城作战盖亚、盖兰全都亲自带兵上阵誓死一搏。
整个作战计划完全是一副有去无回胜败由天的惨烈架势充分体现了保王党此刻被逼入死角之后的赌徒风范要么全部要么全不宁可覆师亡国也要把能够筹集到的全部赌注押在一笔足以令对手倾家荡产的输赢上。
“您看隔水相对的两军谁会赢谁会输呢?”站在军营的哨塔上利祖问道。
“如果盖亚龟缩守城的话丹西兵力少于对手当然没有胜机。”狄龙皱眉盘算道:“如果野战的话进攻者赢防守者败。”
“哦?”
“这两边内部都有些不稳。丹西尚未有效整合詹鲁降军山民义军也没得到什么正规训练三万猛虎骑兵的实力确实很强但也是利攻不利守的兵种。趁着连胜的势头、旺盛的士气突然猛攻把詹鲁的城外部队击溃或者赶进城去是完全做得到的。远来不战斗志必然怠惰仗就不好打了。丹西现在带领的可不是手下那支身经百战的猛虎老兵喽!”
“那盖亚呢?”
“盖亚一方教皇那纸敕令确实威力巨大又败绩连传更兼凯鲁的大军即将到来全军士气非常低迷。当此之时背城出击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唯一的取胜之道。如果收兵入城仗就没法打了。荆棘堡可不是巨木堡丹西也不是习博卡二世詹鲁盆地更没法与暴烈的中央郡相比。”
“呵呵那咱们可有好戏看喽!”利祖咧嘴笑起来。
“不咱们不仅要看戏更要演一出好戏。”
白昼在喧嚷和骂声中消失夜色逐渐降临。
这是詹鲁盆地一个标准的秋夜宁静而清凉。
弯弯的新月躲进了云层微微的风儿拂掠大地宁静的小河静静流淌不知名的虫儿低吟浅唱。对垒双方的营火和警戒灯在微风中摇曳远远看去像万千只萤火虫在眨动。
荆棘堡东侧是夹着一条小河的广阔平原也是进行大会战的良好战场除盖亚一方背靠城池如若战败尚有逃回城去的后路之外双方皆有机会条件大致相当都可以满意。
平原会战是一个古老但又非常有现实意义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军事课题统计自古至今的历次大型野战平原会战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
一般而言双方实力相当都愿意以会战方式解决政治歧见时平原地区成为选。如果一方占据了过于有利的地势除非对方因某些非军事因素的制约而迫不得已一般不会同意这种安排。相反对手将自己选择战场寻觅一片对己方有利的地形扎营布阵向对手挑战。如此博弈的结果是最终战争将选定在一片双方条件大致相当两边都可接受的战场上进行。
平原视野开阔地表的凹凸状况和植被对军队运动造成的影响最小调度方便命令下达迅易于指挥故而军队规模越大越乐于选择这种地区开战。
丹西和盖亚的部队都在十万左右的级别上荆棘堡东侧也是丹西进军敌方都的必经之路盖亚可以背城而战丹西可以兵临城下最大限度地压迫对手的运动空间。当盖亚在此陈兵以待的时候丹西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
丹西的营地沿河布列左翼为詹鲁降军中路为山民义军三万猛虎骑兵则放置在右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