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回国
正文
九十年代是个神奇的年代,作为二十世纪最后的十年,国际局势的变幻却如同将前九十年都浓缩在一起,让人有种目不暇接的茫然无措,又有种迎接大时代到来的壮怀。银行借出去的钱,有贷款专员24小时睁着一只眼睛盯着都会产生大量的坏账。那么像这种企业拿到的钱,要怎么监管、要怎么保证最后企业稳赔不赚的把这些钱和利息都还回去?”
“还不回去……难道最后要国家买单吗?”
租自行车的押金说不退就不退了,也不见有国家兜底,缺少监管的社会融资从来就是个定时炸弹。真要是长城公司破产、沈太福跑路成功,不知道多少人积攒一辈子的财富都付诸流水,社会上又是一片动荡,到时候不管过程是什么,受伤的还是国家的公信力。
“咳,国家当然不可能买单的。”
祝主任已经有了风声,明年可能要再上一步。他如今担任的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在经济上发言权很大,但是压力同样不小。
九十年代以来,三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没有了改开倒春寒,国家手里攥着上千亿美元的储备,以及大量引进的国外先进生产设备,经济发展如同脱缰野马一般狂飙突进。
但是另一方面,也因此导致的经济过热以及一些社会乱象,更是随之突出起来。
祝主任从去年开始着手清理三角债的问题,因为弹药充足倒是没有费上多少力气。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微私企融资难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多少缓解。
从一些软件上来说,中国还没有做好高增长、高通胀的准备。
不过这其中倒是有一股清流,也就是以中铁建投银行为中心的一系列投资基金。新科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在培育自己的关联企业系统,每年大把的资本洒向中小微企业。九十年代以来进入初步收获期,有相当一批拥有优秀竞争力的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在收紧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方面的政策,祝主任这次到东北来处理三角债问题,顺便也就确定一下胡文海的态度。随着祝主任明年可能会再上一步,国内重整金融秩序已经是迫在眉睫而且万事俱备。到了今时今日,想给中国经济动手术,不可能绕开胡文海的意见。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祝主任明显松了口气,端起茶杯笑道“胡总这次回来,就在国内好好待一段时间吧。”
“这大半年你音讯全无,不知道cia在绣城搞了多少事情,就为了掌握你的行踪。如果再没有消息,怕是不知道多少人半夜睡觉都睡不踏实了。害的别人得了神经衰弱,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行吧,我尽量。”胡文海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哈萨克斯坦的事情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有结果,少说也要有十年时间。让我这几年把精力放在国内倒是没问题,只不过——”
胡文海说到这里摊了摊手,苦笑道“我这回国有段日子,反而是闲的没事情做了。”
新科如今钱真的不缺,管理方面问题也不算大。对于国内其他企业来说,人才可能是个限制发展的瓶颈,但对于新科来说却不存在。以新科的体量和名气,再加上政府关系,中国国内的大学生都是敞开了供应的。
而且新科自己拥有大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