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合资银行(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织——四明公所、宁波旅沪同乡会,构成了一个紧密地互助协调系统,把宁波商人的财力、人脉尽可能得集中起来,从而确立了宁波帮在上海商界的支配地位。

    其实,在与王鸿图(王炽长子,王炽已于19o3年底逝世)达成合作协议后,资金方面已不是问题。但如果能借助江浙、闽粤商人现成的经营网络和人脉,联合银行便可一下子占领东南、西南两个区域,省去了自行建设展的大量成本和时间。

    当然,肖志华只需要那些守规则的、有眼光的商人加盟,唯利是图、目光短浅的就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现代经济大潮的洗礼吧,相信没有几个能在几年后上海橡胶危机中挺过来的。

    为了照顾肖志华这位海归,初次见面会采用的是西方的模式,西餐会、酒会、舞会,只是在肖志华眼中看来,其中的长袍马褂、辫子小帽着实有些不伦不类,所谓的名媛淑女也不过如此。他倒是更愿意坐在一旁,饶有兴趣地欣赏着这奇异的风景。

    中国人精明,却缺乏大智慧,有些时候其说精明,不如说滑头;与其说精明,不如说世故;与其说精明,不如说是钻营和算计;与其说精明,不如说没有远见,只顾眼前利益。

    虞洽卿,自幼家境贫寒,少年时只身到上海瑞康颜料行学生意,多次为老板出谋划策,使小小的瑞康颜料行在上海滩剧烈的商品竞争中化险为夷,站稳了脚跟,很为后来者效法和称道。而且能挺身而出,在公堂上据理力争,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仗义执言,倒是个值得深交的人物。

    朱葆三,勤奋敬业,从小伙计干起,补习各种有关的商业知识,举凡珠算、语文、大楷、记账、商业尺牍等课程。由于工钱少,上不起英语补习夜校,他接连好几个夜晚来到夜校门前,终于找到一个学生,每月给他五角钱,拜他做“小先生”,让“小先生”每天夜里放学后,再把学到的英语教给他。一年下来,朱葆三竟然真的学到一些英语会话,可与外商在生意场上勉强打打交道,从此大展宏图。

    陈春澜,也是出身贫穷,但却禀性善良,将自己做伙计几年辛苦攒下的三百两银子借给一个名叫约瑟夫的破产德国人作回家的路费。五年后,约瑟夫重返上海,送给其四船呢绒,并帮助陈春澜租好铺面,扶持他开了一家专营德国呢绒的商行以作报答。陈春澜一夜之间暴当老板的事情在上海滩传开后,不少外国人知道他善良诚实,都来和他做生意。

    ………………

    合作本就是双向选择,不光这些巨商大贾在权衡利弊得失,肖志华一边含笑应酬,一边观察着他们的言行。即便不参与合资银行,哪些人可以长远共处,他在心里做着初步的判断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