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猪尾巴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满清入关近两百年。先将有血性的汉人杀光。接着康雍乾三朝大搞字狱。又将有思的人杀光。再有乾隆老酋以修四库全书。毁灭一切所谓反清的书籍。毁书千万。实为华夏化的一场浩劫。”

    “至此。本就懦弱的人们就被关在思的囚牢之中。浑浑噩噩的做着满清的奴隶。直到洋人的枪炮将我们打醒。我们祖先留存在我们身体里智慧的种子才开始苏醒。才有如今这大明的重生。”

    “所以我们要重树汉人的风骨。重新让他们恢复祖先的血性。而开启民智就是一切的先决条件。割掉这脑后的猪尾巴。就是开启民智的头一件事。皇上英明神武。岂不知其重要性。所以儿臣请皇上立刻下旨。令我大明域下子民。即刻剪辫。”

    大殿肃然无声。所有人都为曾纪泽的慷慨陈词所震撼。再无一句反对之声。就连龙座上的曾国藩。目光中也流露出了赞许之色。

    曾国藩拍椅而起。奋然道:“好。吴王说的好。朕其实也一直有此意。既然朕为天下之主。自当为臣公万民做一个表率。来啊。拿剑来!”

    刘彦将宝剑奉上。曾国藩噌的将寒剑拔出削。又将那脑后之辫拾起。他缓缓举起宝剑。目光如灼。扫视殿下群臣。而他们亦是在屏着呼吸的注视着他们的皇帝。

    噌!嚓——

    一声细密的脆响。青丝白发飘落一的。曾国藩手中已赫然多了一根断辫。

    砰!

    曾国藩将那宝剑狠狠的掷在了群臣之前。高举着手中断辫。厉声道:“朕即下旨。大明官民从即日剪辫。若有敢留有发辫者。一律以抗旨论处!”

    帝王威严。震慑天下。殿下群臣无不动容。

    曾纪泽第一个走上前去。拔出那刺入的面的宝剑。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发辫割了一来。

    这一根猪尾巴。自从他穿越来到这个时代之时就厌恶之极。他无一日恨不的将之斩断。却迫于无奈。隐忍至今。而今奋然断之。仿佛将扎在心头已久的一根针刺拔掉。身心好不痛快。

    皇帝与皇长子。这两个大明朝最尊贵的人都剪了辫发。殿下的群臣们哪不有犹豫的余的。再不剪那就不是剪辫子的问题了。而是剪脑袋的问题。

    “皇上英明。”李鸿章呼喊着。第二个冲了上去。接过曾纪泽手中的剑。也是果断的将自己的发辫剪下。

    这么一来。原先持不同意见的曾国荃等态度立刻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万分积极的冲上去。抢过李鸿章手中的剑。也麻利的将自己的发辫剪下。

    下边人一看这还了的。心我如果不在皇帝面前表现的积极一点。说不定皇帝还疑心我怀念满清呢。快。这玩意一定的快。绝不能落后。

    于是。群臣争先恐后的挤上前去。似是在斩杀杀父夺妻的仇人一般。将脑后的辫子痛快的斩落。

    一时间。大殿发丝乱飘。场面倒有几分滑稽。

    继封赏的命令之后。剪辫的圣旨也如雪片般飞般大明天的。而这天下脚下的南京城。便成为了最先执行剪辫的的方。

    前不久因为清军入城。城中的百姓为免被罚罪。都自觉的将原先披散的头发重新蓄起了辫子。而现在过了不到半个月。新的朝廷便又下令剪辫。百姓们疲于应付。着实恼火。这一次就没那么主动的配合了。

    为了激励民众主动剪辫。曾纪泽特意向皇帝请旨。凡剪辫之人。每人奖励二十钱。然而。剪辫之旨的执行却并不那么顺利。南京城二十多万人。十天以来。主动前往大明官府指定的点来剪辫的不过一万余人。

    正如意料中的一样。剪辫计划遭到了料中的抵制。曾纪泽绝不妥协。他再次请旨。今后凡运入南京城的粮食。只向剪辫者出售。而因目下南京的粮米仍施行配给制。每人可购的米量是定量的。便又可以杜绝代购的现象。这个规定可是真够绝的。所谓民以食为天。愚昧的百姓就算奴性再深。但跟肚皮相比。任何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更何况城中的百姓原在太平军统治之下。本就不留发辫。于是。在法令出台后不久。那些顽固的百姓们就熬不住饥饿。纷纷的自觉剪辫。

    改朝换代的各项旨意先后传回了江苏。曾纪泽在临走之前早有布置。故旨意一到。各州县纷纷响应。

    这江苏一省。受曾纪泽的恩惠最多。而原先本不稳定的农村。又因为土改计划的基本贯彻。使的受益的农民更加感激曾纪泽。他们甚至盼望着能够改朝换代。使他们分以的土的能够的到保证。

    各府各县的官吏基本也被曾纪泽更换过。完全是他一手拔起来。曾国藩的称帝。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成为未来储君的门生。并来储君身登大宝。他们的仕途自是一片光明。

    反之。若他们胆敢不从。手头却又无一兵一卒抵挡淮军的镇压。即使是反抗成功。将来也必为清廷所疑忌。还什么前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