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不是一个级别啊!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     第四十六章

    又说了一会, 将花滑队的工作安排好, 两人又谈了一下速滑队的事, 最后李虹说:“今年的年度体坛风云人物,男运动这边, 最有可能的还是落在速滑队头上,你跟着花滑队, 也别忘记速滑队那边, 重点还是要放在速滑队,知道吗?”

    “嗯。”朱彤点头,胖乎乎的圆脸上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很甜。

    出差的事情定下来,朱彤就开始做前期准备,既然已经决定这期的报道里会关注苏宇, 于是朱彤就打电话要来了苏宇的履历表。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这孩子原先这么一般吗?

    朱彤眯着眼睛又朝着电脑屏幕靠近了几分,视线从那密密麻麻的小字上扫过,越看越是心凉。

    苏宇九岁因为市轮滑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被市体育局的花样滑冰队相中,并进入了市花滑队。十四岁参加当年的全省花样滑冰大赛, 以省第三名的成绩被招进s省队,在普通人里算是天才。

    然而, 随后苏宇在省队里, 无论是在少年组, 还是在青年组, 都没有出色的成绩,有些时候,甚至仅仅滑了一个短节目就被淘汰,年初青运会的比赛最后拿下了十一名,应该算是苏宇这些年最好的成绩。

    按理来说,一名运动员的成长轨迹是有迹可循的,即便进步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然而前后不过隔了半年的时间,再在国内比赛上出现的苏宇,却以让人惊叹的高分,力压热门冠军张亮和闫冰冰,获得了冠军。

    这……应该说是苏宇的厚积薄发,还是一时状态?

    朱彤其实看过这些资料后,心就有些凉了。

    苏宇的生平简历太过一般了,爆发的也太快、太高,就像是喷薄而出的熔浆,那一刻的惊天动地,然而却可能只是转瞬即逝,便迅速归于平淡。

    这种情况,在运动圈太常见了。

    年年都有异军突起的小选手,被誉为天才,能力本身就不差,那一年的状态又特别好,于是这一年,干掉了多少著名的老选手,被誉为“xxx的接班人”“华国的明日之星”,被观众议论,被媒体追捧。

    但是很多这类型的运动员,是爆发的快,沉寂的更快,今年还被吹捧为“某项运动的接班人”,第二年,可能连国际大赛的名额都拿不到。

    这里面的因素太多了。

    比如去年的状态特别好。

    比如因为生长发育进入了状态不稳定期。

    比如被人吹捧着飘飘然疏忽了训练。

    比如可能过去的一年,真的是他人生的最巅峰,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永远无法再超越。

    朱彤没办法分析苏宇是哪种情况,因为花滑运动员也是一个讲究状态的运动,不单要几分运气,能不能出成绩,也和身体发育有关系……

    朱彤想到这些,又将资料拉回到了资料的上方,当视线落在身高那一栏的时候,叹了一口气。

    178米啊……

    找到原因了!

    大约是进入第二发育期结束,身体极速抽高稳定之后,肌肉却还没练出来,这个时候的花滑选手一般都会迎来一个爆发期,视觉观赏性更加地出色。

    因此也能够说明,为什么他的节目编排分那么高了。

    包括动作技术分,身体轻,自然做起来更加轻松一些,所以才会赢了闫冰冰和张亮吧。

    得出原因。

    朱彤也不是对苏宇没了期待,只是没有原本那么期待了。

    她想要找的选手不是一时的暴发,而是可以长久坚持,甚至有冲击世界冠军可能性。

    朱彤仔细看过苏宇资料,做过笔记,采访还是要继续的,毕竟是全国冠军,应该重点报道一下。

    然后她便又找来了其他选手的资料。

    很多选手都是青年组的老常客了,自觉无法在成年组拿成绩,便长期停留在青年组,目标也不是冠军,只要拿下一块奖牌就好。

    有些人,甚至只想要在比赛上滑完短节目和自由滑两个节目就算满足。

    直到,她看见了伍弋的资料。

    十五岁。

    水灵灵的年纪,就算在少年组再待上一年也无妨,资料上贴的那张照片还有着未退的婴儿肥,但也可以看见一张精致的小脸儿,盈着笑,眼神灵动,很是耀眼。

    第一眼,朱彤就觉得这孩子长得未免太好看了吧。

    然后再看资料——哎呦!?去年少年组的冠军啊!

    这是有才华还有颜值呀?

    媒体人的敏锐让她瞬间确定,伍弋会出名!

    哪怕到了青年组拿不了冠军,哪怕只有前八名,以这小孩的长相,就会有一群颜控粉喜欢他。

    花滑与速滑队同属滑冰队,可惜花滑男单一直没有出过成绩,导致花样滑冰的报道一直不多,关注的人也很少。这小孩要是可以拿下冠军……媒体肯定会捧他!

    这样一想,朱彤倒是对伍弋充满了期待,也希望他可以继续保持少年组的水平,一举斩获青年组的冠军,就好了。

    两天后。

    朱彤背着她装满了资料的笔记本电脑,拖着的行李箱里还放着从摄像部借来的高倍数摄像机,来到了这届全国花样滑冰大奖赛举办的城市。

    j市!

    j市在华国的北方,一直被誉为冰上运动的温床。

    这个省出了很多冬季项目的运动人才,因此所拥有的冬季运动项目的场馆也是最齐全,最气派!

    这一届大奖赛的花滑举办地在j市最大的滑冰场馆,在三年前还承办过当年冬亚会的滑冰主场馆。

    走进场馆一看,里面的设施设备齐全气派,场馆足以容纳一万二千人观看比赛。

    当然,一场国内花滑的比赛,比起冬亚会的吸引力还是差距很大,一眼看过去,观众并不多,除了参加比赛的选手团队,观众大约也就两千来人。

    观众被集中在了运动场的一边,正对冰面的位置,而媒体记者则被安排在对面。

    这是这类冷清大赛的老套路,摄像机从这个视角拍摄比赛,还能拍进不少的观众,会显得很热闹。但实际上,场馆的另外一边是完全空旷的。

    除了自己外,就孤零零的十来个媒体人,身后左右是大片的空座位,就连灯光在这里都暗了很多。

    朱彤也算是冬季运动项目采访记者的老人了,一到场,就被招呼着和其他的媒体记者坐在了一起。

    简单的寒暄之后,她了解到,这里除了她是大台的记者外,其余的都是地方电台的,甚至还有一个j市某镇的记者,说是今天参加比赛的一名选手就是他们镇的,具有拿到奖牌的实力,所以便安排过来做第一手报道。

    大家坐在一起,便开始讨论这次比赛的情况,分享资料。

    朱彤是女同志,又是大台的记者,虽然大家都在和她交谈,但是却保持着足够距离,没过一会,朱彤身边也就冷清了下来。

    这个时候比赛还没有开始,观众们却已经就位。今天最先比的项目是双人滑的短节目,第一个要上场的选手正在场边上做热身准备。

    朱彤手脚麻利的将摄像机架好,并调整好位置,然后便坐回到了原位。

    她身边隔着一个座位,坐的是林强东,j省的记者,也是这批记者里,除她之外单位级别最高的一个,此刻正侃侃而谈。

    林强东说:“周小波和贾青这次没过来,能够拿下双人第一名的,我看也就知道邹勇他们了吧,这两人啊虽然年轻了一些,但是技术难度很高,只要发挥稳定,就算去国际大赛也没问题。”

    马上就有人接道:“可惜月初的法国站失误严重啊。”

    “是啊,所以还得练练,大赛经验不足啊,再过两年就好了。”

    “苏子栋这次表现不错。”

    “高峰期来了,也该出成绩了,我看华国这一站,应该能够拿下奖牌了。”

    “世界排名也该升一升了,能够进入前五吗?”

    “这个……不大可能,我看也就是前十。”

    “唉!男单这边拉了花滑队的后腿啊。”

    “别提了,我有个朋友说,冰协那边最近压力很大,投入那么多的钱,手里捏着的都是人才,结果还没有俱乐部的潜力大,你说他们急不急。”

    “你说谁?”

    “闫冰冰。”

    “对!是有这么一个人,怎么了?”

    “法国站滑了个二十三名,人才十七岁,才升上成年组,再给他一年,未必不能顶了苏子栋的位置。”

    “懂了懂了,换谁谁焦心。”

    “闫冰冰?”又有人插进他们的对话,“他上个月的冠军杯只拿了第二名,那个第一名呢?没希望吗?什么队的啊?”

    “对!闫冰冰当时确实只拿了第二名,第一名叫什么来着,我记得和苏子栋一个姓……”

    “苏宇。”朱彤说道。

    林强东恍然大悟,点头:“对,苏宇。”

    “那个苏宇呢?能上去吗?听说比分差距还挺大呢。”还是之前问话那个人。

    林强东摇了摇头:“不好说啊,运动员的状态谁知道是个怎么回事,这个比赛是在h市办的,我也没过去看,每场比赛的裁判都不同,总有些喜好偏差。”

    言下之意,苏宇在冠军杯上的得分可能偏高了。

    四周围的人都在点头。

    能比闫冰冰厉害,那不就是说这名选手的成绩也是能够进入全世界二十多名吗?

    不是他们心里阴暗,总盼着别人不好,关键苏宇这人是冒出来的太突然。

    像苏子栋、闫冰冰这类选手,早在少年组就出名了,一步一个脚印的提升上来,大家跟着一路看过来,比起名不见经传的苏宇,大家对他的能力充满了质疑。

    即便是坐在这里评论,也不敢话说的太死,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但是,林强东却显然不愿意平庸,在说完这些话后,最后说道:“闫冰冰和张亮他们都升上了成年组,苏宇我暂不评论,可要说是青年组谁最值得期待,我推荐一个人。”

    “谁?”

    “林哥,您说。”

    “哎呦,还有您特别看好的呢?”

    林强东笑道:“伍弋。”

    “去年少年组的冠军,如苏子栋、闫冰冰这类的天才人物!”

    朱彤一听,也笑了。

    她和林强东想到一块儿去了。

    伍弋升上青年组,今年不行,明年也是可以的,再加上那出众的容貌,未来必将成为媒体的焦点。

    她现在,就有点儿迫不及待地想看伍弋上场了!

    八点三十分,大奖赛的比赛正式开始。

    比起冠军杯这类比赛,大奖赛的奖金更加丰厚,所以来参加比赛的选手也更加地多,除了个别已经在国际上展露头角的选手,基本国内一二线的花滑运动员都会来争一争。

    本届比赛,双人滑青年组一共有二十六报名,成年组更多,有三十一对报名,即便短节目只需要2分40秒的时间,可是加上选手打分和换场,单单是双人滑的部分,就用掉了三个多小时。

    一转眼就中午。

    时间紧张。

    裁判员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马上就要进入男单的比赛。

    朱彤用记者证领了工作餐,低头吃着,便听见林强东对身边的人说:“不行了,年纪大了,中午不休息血压太高,我下午再过来。”

    另有人也说:“短节目太熬人,看了一上午,我脑袋也疼得厉害,我也回去休息休息,晚一个小时再过来。”

    这两人说完,就放下筷子起身离开。

    一起无声无息走的还有两个,四个人,正好凑一桌麻将。

    这一下,剩下的媒体记者,除了朱彤以外,就剩下一些地方小报的记者了,不能走,也不敢走。

    朱彤心里有点不高兴。

    她知道他们为什么走。

    午饭后接着的比赛是男单青年组的,确实没什么好报道的,就连朱彤也就是对伍弋和苏宇有点点期待,要不是因为她是大台的记者,单位管得严,她也想去休息一会。

    不出所料。

    比赛再开始,男单青年组的选手登场,在那慷慨平静,没人知道他怎么想的。

    然而在更远一点,同样报名参加了这次成年组男单比赛的张亮却足足地黑了脸。

    在旋转上,被苏宇碾压,他不认也得认,对手太强大,他甚至避开锋芒升上了成年组。然而今天,他竟然被他同一个教练名下的小孩又碾压了一次,他心情不是一般地复杂!

    张亮会两个a级旋转,难度够了,但是视觉效果很一般。身材不好,做的不好看,并不会为他丢掉多少分,但是也不会为他获得更多的分,仅仅就那么回事罢了。

    然而伍弋今天的这个节目滑完之后,让他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这个小师弟。

    简直就是来势汹汹,穷凶恶极!

    过不了两年,必然会逼得他不得不避让,而且那张好看的脸,真是让人生气!

    孙教练也在看伍弋的比赛。

    他这次没有当裁判,他的队里有四个选手参加了这次的比赛,他必须过来带队。

    此刻看见伍弋在场上的表现,孙教练的眉心微微蹙着,神情格外地凝重。

    他无法分辨自己的心情,他认可伍弋的才华,然而这孩子出现在他身边的时间段太不合适。如果换了三年前,他必然全力培养,亦或者两年后,他也有余力关注。然而此时此刻,他手里的队员都很出色,他俨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或许……当初把他让给尹正学也好……

    后悔晚矣……

    伍弋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

    无论他在冰上的展现力,还是他自身所拥有的条件,都会让他获得关注。

    从少年组走出来的伍弋,此刻第一次在赛场上真正地绽放他的风采。

    在所有人始料未及时——

    伍弋跳出了一个后外点冰三周接后外结环两周跳!

    3t 2loop!

    伍弋目前唯一掌握的一款接跳,并且非常擅长的跳跃动作,终于在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成功跳了出来!

    小小地扶冰。

    他太紧张了。

    过于渴望证明自己。

    这个接跳的动作还没有他平时练习的好。

    可是。

    这毕竟是国内的比赛,而且还是青年组的比赛。

    伍弋出色的花滑实力为他一路迎来掌声,即便最后这一次的接跳出现了小小的失误,观众们依旧热情地鼓掌!

    这名选手,滑的真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