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行运归程一孤鸿 千种风情悬心上 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复出》

    昨日天时不如意,今朝复出客云集。

    何时散去君莫问,无尽欢歌不知疲。

    就在这时翠芹总算发话了,于是她十分镇定地微笑道:“…老板娘,还是让我来吧…!我今天刚好也有这个兴致…!瞧这不正好是遇见了阿庆吗…?你有所不知…我还有一个儿子就住在他家里的…!”。

    “哦…?是这样的啊…!好的…!诶…!你们听好咯…现在翠芹要向大家敬酒咯…还不赶紧举起你们手中的酒杯…!”

    “…呦…好啊!这个也是必须的…!那老板娘你呢…?你该不会就这样撤走吧…!哈哈…!起码也得陪我们大哥喝一杯…!”

    “唉…还是让我先跟你们大哥喝一杯吧…!”,翠芹说着便将自己的酒杯倒满,端端正正地双手捧起来诚心诚意地说道:“…来,大哥,我先敬你一杯…!”,此时春晖的父亲慌忙地拿着酒杯,迎合过去,只见俩人轻轻地碰了一下酒杯,大伙都十分庆贺地欢笑着,翠芹稍有皱紧了一下眉头就将一小杯的五粮液干干净净地喝下肚。

    “…好酒量…好酒量!来再来一杯吧…!哥哥我为你倒上…!这什么时候能见到和交杯酒的呀…!呵呵…啊呦,俺又所错了呀…这酒劲一来就会胡言乱语…呵呵…您可别见怪…!”

    “…哥们别乱讲…!”,此时春晖的父亲有点难为情地低声说道,其实这样的气氛赋予餐桌上的每个人难以推辞的煽情。

    再看老板娘和阿庆,俩人都有不一样的表情,老板娘一贯不是妖媚的本色,那抚媚动人笑脸依旧挂在脸上,而此时的阿庆却有几分的放不开心怀,眼下的情形让他越来越感受到隐瞒实情带给自己的心里压力,或许又想到这应该就是命中注定要这样的,若是早一点让自己的堂姐和春晖的父亲认识,也不用经历这么多的痛苦与波折了,翠芹是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阿庆回想起了儿时的那段岁月,在县城里的那段美好时光,家族中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曾经欢聚在一起,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尽情地玩耍,早在那时候就建立深厚的亲情关系,直到各自分家。

    “阿庆…来我和干一下…!依我看呐…还是你今晚得好好地敬一下他们…就挨个地过去吧…”,老板娘似乎看出了什么,她对阿庆使了一下眼神,就做出了这样的举动,话说在情理中,这女人的眼光都是比较锐利的,心眼有多,她逐渐借此机会开始推波助澜,现在和翠芹俩人就一直站着,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第三道菜上场,或许只有她们俩人知道,然而现在看来也只能先这样了,这满满的一桌人,挤都快挤不下了。

    这一杯小酒还没喝完,老板娘就拉着翠芹又赶往厨房里说要去帮忙准备下一道菜,然后再过来陪他们,接下的事情恐怕就要交给阿庆和春晖的父亲俩人主持了,只见两位女人刚一走开,阿庆就一下子来劲了,他不知道是被老板娘的媚眼电到了,还是想着那“六合彩”的事,十分豪爽地展现出自己的热情和魄力,不到十几分钟的时间就逐个地打了个通关,干掉将近大半瓶的五粮液,顿时感觉到浑身发热,头昏脑胀的。

    “…好了,阿庆!先缓一缓,别那么着急…待会还得开车回去呢!”,这时春晖的父亲发话了,随后掏出了一包拆过的香烟,分发给了在座的哥们,其实在春晖父亲的眼里,他们都是性情中人。

    话说那时的春晖也就十四岁的青少年,每次从县城里的学堂放假回到家中,没有母亲的关爱,只有爷爷奶奶的念叨,加上自己父亲的严苛,塑造了他特殊的家庭情怀。父亲常年在外,家里的劳务大多归由两位老人操持,就好比源生的姑妈家里一样,阿祥的生活起居基本上都全部依赖老一辈的悉心照料。

    阿祥和春晖在差不多的年龄就为单亲家庭的孩子,阿祥六岁那年,源生的大表哥和表嫂就在姑妈家里大吵一架之后,那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场家庭风暴,当时的源生也正好在场目睹事情的经过。

    记得还是学堂放寒假不到一个星期,姑妈家里就托人捎话给回到家中的源生说,蘑菇的栽培已经开始动工了,其实像这样的农业生产计划,不光是只有他们一家,村民的家中只要有闲置的空房,都会被改建成蘑菇培育的屋子,蘑菇的收成要等到春节前夕的时候,天气转冷,那时候整个屋子便会不间断地长出新生的蘑菇,特别的雪白。

    只见一层层的植被都是预先搭建好的木质构架支撑起来的,一家老小一般是在黎明的时分会全家总动员,前往收获,大人们一开始便有专门呆在菇房里采摘的,他们在里面安设了照明的灯光,拎着小萝筐爬上爬下地寻找成熟的蘑菇,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装好了满满的一小萝筐,再看屋子外面,由于冬天的季节,寒气格外逼人,刺骨的寒风侵袭着露天的生灵,于是村民事先都会搭建好一个帐篷,紧挨在屋子的出口,这样大人和小孩躲在里面会相对暖和许多。

    村民的家中都备有好几个那样的小萝筐,只见一个箩筐的蘑菇还没来得及削完,紧接着又是满满的一小萝筐,他们利用小刀具将采摘下来的蘑菇逐个地切去根部,轻轻地投进麻袋里面,话说这速度都得特别地加快,村民的家中至少都会有几间那样的菇房,黎明的时分渐渐过去,天也开始放亮,这两三个小时马不停蹄地奋战,转眼间就熬过去了,小帐篷子里堆起好几大麻袋的蘑菇,一家人大多顾不上脚酸腿麻的疲惫,一气呵成地将收拾好的战果,纷纷地运往村口,届时那边热闹非凡。

    清晨的到来,阳光不是那么的暖和,商贩们都是和村民一样,穿戴厚实的衣物和帽子,双手还戴上农用的手套,相比村民家中的小箩筐,守候在村口的商贩们至少都备有好几大竹筐,那样的容量足以装得下几个小孩,大竹筐倒是有了,还得配备坐骑,好让从村民家里收集到的蘑菇,能够借此运往县城转运,小号的商贩要么独自一人料理生意,他们大都是本村的中年男子,家里配备的摩托车勉强也能派上用场,不过单次装载箩筐的数量有限,一个上午的时间起码都有十几大箩筐的收购量,估算一下就有十几吨重,那么只得分成多次运送。相比大号的商贩,他们两三个人组成一个团伙,不过这样的组织也就一两个,他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农用的拖拉机或者是小卡车,能够一次性地将几十个装满蘑菇的大箩筐运走。

    至于蘑菇的收购价格,还得依靠它的品质,上档次的就会有上档次的高价,剩余的次品只当作充其量地收购,商贩们给出的价格还是相对灵活的,遇上好说话的,有眼光的,那么就会有大批的村民前来交涉,若是缺斤少两,不按照规则来收购的,那么就算的他给出的价格,会比其他的同行高处那么一点,也是难以获得丰厚的资源。

    源生还没从县城的学堂放寒假回乡里,村民在此之前就刚刚结束了两个季度的水稻收成,一转眼就进入了到初冬的时节,光秃秃的稻田里就又要准备翻新泥土了,届时又可以见到阿龙的父亲还有阿成兄弟俩人,驾驶着陪伴了几个寒暑的拖拉机,奔驰在原野上辛勤低地劳作,拖拉机全天的都会在村民的田间巡回运作,待到田土翻新过后,村民便会立马扛起锄头,花上几天的时间修饰一番,将好几亩田地砌成一道道隆起的土堆,从头到尾几乎平行而不交错,土堆与土堆只见腾出来的间隙好用来引水灌溉。

    冬季的气候不适宜种上水稻,加上这里是南方的平原地带,要是北方的田地,还能在田里大量地种植玉米、小麦或者高粱,不过在源生的记忆当中,确实是有那么几年的时间里,尝试过着相同的种植方式,比较成功的要算是小麦的收成,然而那不是这里的主食,纯粹是小打小闹,都是用作商品的经济交易,例如培植蘑菇的原材料,小麦就是必不可少的发酵真菌的素材,相比之下,玉米在结出果实到收成都还不到七分熟的样子,这还是得归咎于南方的阴雨潮湿的气候,至于高粱这种特殊的农作物,那真是没话说了,整个季度下来,基本上都是颗粒无收,村民只能将它的秸秆收割下来另作打算。

    就好在接下来的那段时间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如经济型的芥菜,商品型的橄榄菜、花菜、香菜,家用型的芹菜、韭菜、大葱等等,由此还解决了水牛伯家里的那群水牛饲料的紧缺,初冬的季节,野外的新鲜的草料渐渐减少,除了早在家里的备好了充足的干草,那些也只当时用作水牛的日常零食或夜宵享用,一到了白天,还都得在驱赶到户外去放牧,与田里生长的蔬菜相伴随的是青绿色的野草,野草的长势依赖于农耕者在蔬菜苗子上施加的化肥,除草的最佳时机就在于每次施加肥料过后不久,新长出了的小草来不及除掉,就会乘势继续长高,水牛伯的加入,或许会缓解一大部分的野草泛滥,他先将几头老水牛拴在庙宇前的大榕树底下,自己孤身一人前往村民的田园里去收集那些野草,全天不停地往大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